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在台灣的東南亞系列訪談] 越南阿姨在台灣


23/Nov/20011
  內政部於2006年統計,在台灣大約有104807名越南籍人士居留在台灣,[i]。越南和台灣之間的連結日趨緊密。越南-對有些台灣人來說還很陌生,以為她是一個比台灣窮、比台灣落後的地方;越南人-對台灣人來說也不熟悉,只知道大部份的越南人在台灣就業-從事勞動、醫療看護或家庭照顧的工作。

  黎氏香(Le Thi Thom), 今年34歲,北越永福省人。現居台灣台北市內湖區,從事家庭照顧工作。來台灣工作已有8年,每3年返鄉一次。在越南老家的家人除了父母以外有四個哥哥:兩個警察、一個裝潢、一個司機。已婚, 和丈夫育有兩個女兒在越南。

   我認識的第一個越南人就是阿香-她可是我三姨的九人大家庭裡不可多得的好幫手呢!我三姨家裡有四個孩子和爺爺奶奶,因為三姨和三姨丈都要上班的關係,所以當初委託仲介公司從北越找到了阿香來家裡幫忙,不知不覺已經過了8年了。




阿香在家裡大家都以「阿姨(ㄚˇㄧˊ)」稱她,她瘦瘦高高的,總是帶著親切的笑容,常常被孩子們逗笑,也是爺爺奶奶平時聊天的好對象。阿香過幾天就要回越南探親,我趕緊把握機會和她談談她的台灣經驗以及和她道別。

(以下黎氏香以「香」稱,我方兩人的訪問以「我」稱)

阿香來台灣
我:"Xin chào阿香!Tôi là 孟芷!可以說一說關於妳的事嗎?"
香:(阿香對我的越南文很驚訝,忍不住一直笑)來台灣是因為家裡太苦了,
  又有兩個女兒必須上學付學費,需要工作賺錢。
我:怎麼會選台灣,而不是其他國家呢?
香:在越南,男生出國工作大部分去韓國幫忙蓋房子,
  女生就來台灣幫忙照顧老人小孩。大部分是往這兩個國家去工作
我:去韓國或來台灣有什麼差別嗎?比方說仲介會收比較多錢?
香:對,仲介費台灣大概$7000,韓國$10000。薪水也是,台灣20000/月,
  韓國40000/月(台幣),但是要抽成。
我:這樣的價錢也和應當地物價有差別吧。仲介會抽成?很嚴重嗎?
香:第一年的時候真的很誇張,每個月薪水17000被仲介抽了1萬。但第二
  年就比較少,大概抽3000左右。
我:哇,那仲介有負責教你們中文嗎?
香:來台灣以前,仲介幫我們上課一個月,教中文的聽和寫。但上課的長度因人
  而異,要看台灣方面有沒有雇主要聘任,如果有就會直接過來台灣。有的人
  上了四、五個月的課還沒來工作,也有人只上一下就過來了。

阿香的越南家庭
我:妳來台灣以後,家裡怎麼樣?兩個女兒給誰照顧呢?
香:老公也出國工作,女兒現在給大哥的老婆照顧。
我:咦?妳老公也出國工作?他在哪裡?
香:我老公現在在馬來西亞做水電配線,他很認真,他老闆很喜歡他哦。
我:怎麼會想要夫妻兩個都出國工作呢?小朋友不會很孤單嗎?
香:日子太苦了,所以和老公決定一起出國工作賺錢。有錢以後才能讓女兒
  上高中啊。我從八歲就挑水種田,知道做農的辛苦。希望給他們更好的生活。
我:你們一家分隔三地,那你和老公、女兒或家人很常打電話嗎?
香:幾乎天天打電話,台灣跟越南沒有時差,200塊差不多可以打100分鐘。
我:說一說關於妳老公的事?(想聊點浪漫的)
香:我老公真的是非常好的人,結婚10幾年他從來沒有對我大聲過。我18
  的時候就結婚,那時候老公25歲。在越南,如果女生學歷不高,差不多18
  20歲就會結婚了。太晚沒人要。我拿我們家的照片給妳看!(笑)
我:太好了!啊,好帥呀!好可愛啊!

(下圖:阿香與丈夫阿樂/阿香的兩個女兒)







我:妳都怎麼叫妳老公呀?
香:(害羞)Anh Lo’iAnh是哥哥的意思。
我:哈,那他怎麼叫妳呢?
香:Em Thom. Em是妹妹的意思。
我:和韓文好像喔,也會哥來妹去的!噢,這次回越南老公也一起回去嗎?
香:對,一起回去!全家都要來接阿香和阿樂(老公名),連七八十歲的爸爸媽
  媽都要來。(開心)
我:真棒!那妳想好要穿多漂亮了嗎?
香:不用穿漂亮啊,心好就好。(笑)
我:啊,好一句「心好就好」!


阿香在台灣
(左圖為阿香與我三姨全家福)

我:在台灣有什麼困難嗎?
香:一開始食物和天氣不習慣,尤其是天氣-太冷了。還有聽不懂客家話和台語(我三姨家是客家人,平時家中有時以客語對話),但是現在已經會一點了。其實要看幫忙的家庭都講什麼語言;有朋友在說台語的家庭裡幫忙,台語就很好。對語言的解決方法就是多聽多習慣。




我:平常的興趣是什麼?
香:一邊聽音樂唱歌,一邊做家事!心情就很好,很快樂!
我:來台灣之後最大的收穫?
香:學會煮好多菜:麻油雞、焢肉、豬腳、咖哩飯(超好吃)、印尼的巴東牛肉、
客家湯圓、綠豆湯、紅豆湯、煎魚、花枝丸、咖哩土司。老闆(指我三姨
丈)說我回越南以後可以開台灣菜的餐廳了。
我:哈,真的!阿姨煮的超好吃的!那未來有什麼計畫嗎?已經待了八年了。
香:再來台灣一年以後就和老公回越南,和小孩住自己買的房子,可能想開店!
我:嗯,一定很棒!那我想問最後一個問題了-阿香最喜歡台灣的什麼?
香:老闆(指我三姨丈)的家。最喜歡小朋友,因為他們好乖、好可愛,而且我從來都很喜歡小孩。你知道嗎,阿嬤和小朋友會因為我快要回越南而很難過,在台灣真的是很快樂的回憶

和阿香結束談話後,我由衷感到喜悅。在台灣工作的越南籍保姆或看護很多,但這群人畢竟不會是我這個年紀的人能經常接觸到或能深入了解的(有時候也是年輕人不太主動關心另一個文化)。藉由這次的訪問機會讓我能了解阿香,她告訴我的故事是我從來無法想像到的-她和丈夫為孩子著想的心情我十分感動,而且也為她能在台灣為另一個家庭帶來更多幸福感到了不起。也許社會新聞報導過外籍保姆的負面新聞,但一體兩面地,對有些家庭來說-她們已經是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了。 






1.     [i]  外僑居留人數按國籍分 - 中華民國內政部

[在台灣的東南亞系列訪談] 越南學生在台灣



23/Nov/2011
   根據教育部於2008年統計,在台外國留學生以日本、印尼、美國和越南為最多。越南以總數1779人-佔在台留學生的10.5個百分比。這些留學生大部分在台灣的各大學或科技大學學習。[i]


        阮黃勇( Nguyn Hoàng Đng) (左圖),越南河內人。今年20歲,三年多前高中畢業來到台灣,目前在國立政治大學就讀企業管理學系四年級。



  一個晴朗的星期四下午,我約了黃勇一起坐在總圖前面,聊聊一個越南學生在台灣生活兩年的經驗。我和黃勇是三年前在學生大使舉辦的工作坊活動上認識的。我記得他長得很好看,濃濃的眉毛、健康的膚色和深刻的輪廓;他不太會說中文,總是用英文和我們聊天。他的英文名字是Rafael,在我做今天的訪問之前,我都是這樣叫他的。差不多認識一年時,黃勇的中文有了讓我驚訝的進步-不僅沒有腔調,他更能活用許多台灣學生日常的口頭禪。訪問的那天,我數次被他流利的中文逗得哈哈大笑。
(以下阮黃勇同學簡稱「阮」,本組的訪問簡稱「我」)

我:Xin chào! Rafael,謝謝你今天來訪問!對了,你的越南名字是什麼?
阮:阮黃勇,Nguyn Hoàng Đng,阮是我爸爸的姓,黃是我媽媽的姓。
我:(驚訝)所以在越南,通常你們取名字的時候會同時有爸爸和媽媽的姓嗎?
阮: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這樣,但是有些人的確會。不算少見!
我:你爸爸媽媽都是越南人嗎?你都在越南長大的?
阮:對,我是道道地地的越人!河內人!(驕傲的說)
我:(笑)我記得你來台灣一年多了?
阮:我17歲的時候來政大,現在20。噢,快要21了!
我:所以說,在越南17歲就高中畢業了?越南的學制是怎樣呢?
阮:大約5-6歲的時候進小學,小學5年,初中4年,高中3年。
我:你高中的時候就對中文很有興趣嗎?
阮:我的高中比較特別,可以選主修-我選英文和中文。還當過中文社社長,哈
  哈!但是我中文其實一直都不是很好。剛來台灣的時候都不會說
我:怎麼會選台灣來念大學?
阮:其實我高中的同學,幾乎全班都去美國了。他們的英文太好!我則是因為
  那時候中文比英文好,所以來台灣。
我:比起你去美國的高中同學,你現在覺得來台灣的你有什麼改變?
阮:我完全不後悔這個決定。我現在中文、英文都可以說,還在學日文!哈!
我:哈,那我很好奇,像你來台灣讀書-越南人普遍覺得台灣怎麼樣?
阮:很好!在越南,我們普遍受到韓國和中國的影響,留學生留學通常也都是選
  擇這兩個國家去留學。但是台灣是很特別的地方,一般來說我們會覺得在台
  灣留學的人比在中國的人厲害,反而覺得中國沒什麼。
我:居然是受中國和韓國的影響?那日本和美國呢?
阮:我知道台灣主要受日本跟美國影響,但是在越南,日本算是很冷門的。
        頂多只
有漫畫。
我:是時候該說說你到台灣時遭遇的困難了,有嗎?
阮:剛來的時候中文沒有很好,英文也沒有很好,什麼都不敢說。
        而且發現政大沒有越南人。這真的讓我很沮喪。
我:那你怎麼解決這些困難呢?
阮:剛好我住在宿舍,所以可以跟室友講話。漸漸就口語變好了。
        也因為這樣交到一些朋友。現在一切都很好。
我:我記得你是不是有在工作?
阮:我有空的時候會幫越南的出版社( Kim Dong 金童 )工作,幫他們翻譯台灣
        或大陸的小說,讓他們可以到越南出版。我也有在報社工作,幫忙翻譯報紙
        新聞(四方報http://www.4way.tw/)。
我:那真棒!我也一直很想做點打工或什麼的,但總抽不出時間。
阮:台灣學生總是很忙,步調太快,總是沒有空。
        每個人不是三個社團就是兩個系隊的
我:那一般的越南大學生是怎麼樣的?
阮:比較認真,注重成績一點。我的話,還好啦。(謙虛的笑)
我:企管系挑戰性滿大的啊。你對未來有什麼期許嗎?
阮:我還沒有想的太遠,可能考慮再到其他國家讀研究所,也有可能在台灣。
我:聽說越南的留學生大部分都傾向完成學業後回到越南找工作,
        這樣工作機會多,待遇又很好,而且還可以和家人常聚。
阮:沒錯,很多人都這樣想。但我還不知道。我去年參加政大的交換學生計畫,
        到加拿大蒙特羅交換,我很喜歡那段經驗。
  之後我很想到其他亞洲國家看看-日本或韓國。亞洲會是我比較想要發展的地方。
我:整體來說,你對在台灣的未來感覺如何?
阮:我很興奮!在台灣我交到許多好朋友,在政大讀書總是有很多機會讓我接觸
  不同的事物。我希望未來可以多嘗試不一樣的東西!

  在台灣學習的越南學生黃勇,以自己是道道地地的越人為傲,和黃勇的談話讓我印象深刻,原來在離我們只有一片大洋的國家有著如此相似又相異的風情。

根據統計,越南有3百萬海外越僑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居留,台灣是排名第六的寄居國;又據內政部於2006年統計,在台灣大約有104807名越南籍人士居留在台灣,[ii]。越南和台灣之間的連結更趨緊密不可分。越南-對有些台灣人來說還很陌生,以為她是一個比台灣窮、比台灣落後的地方;越南人-對台灣人來說也不熟悉,最多的認識大概只從電視頻道70幾台之後的《越南情緣》裡撐著傘的可愛女孩。我和黃勇因緣際會的相識,終於為我揭開了這個記憶中陌生的地方神秘的面紗。黃勇開朗的個性助使他迅速融入台灣社會,這對即將成為交換學生的我形成了一股信心力量,希望將來當我身處另一個文化中生活時,也能同樣自在。事後我請黃勇多教我幾句越南文,能掌握另一種語言的感覺真有趣! Tôi là 孟芷(我是孟芷),我們將在下一段訪問中運用這些句子並讓受訪者感到驚喜,哈哈!




1.[i] 外國在華留學生人數表(19982008 學年度).主要統計表.教育部統計處(200847日),於200912月查閱。

2. [ii]  外僑居留人數按國籍分 -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印尼雨林的砍伐和保護

圖片來源:http://www.orangutans-sos.org/

印尼政府的國有林地面積達一億公頃,是世界上第三大的熱帶雨林,僅次於巴西和剛果民主共和國。但根據《蘇門達臘紅毛猩猩和森林保育經濟學》 報告發現,在2005年到2010年間,比起2000年到2005年,印尼森林消失的速度加速,使得印尼成為全球主要森林消失比率最多的五個國家之一。

森林的消失,使得全球暖化問題更形嚴峻。全球有將近18%的溫室氣體排放,是來自隨著森林砍伐而來的土地利用改變。在2004年,森林消失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交通運輸的排放量還要高。

因過度砍伐森林,同樣為印尼當地帶來重大災情。報告指出,因為濫伐,亞齊和北蘇門答臘有8成的河流水量減少了50%。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行政執行長史坦納警告,水量減少暗示著農業和糧食缺乏的危機,其中包括稻米產量和人類健康問題。森林砍伐也是洪水災害增加的主因,且在過去十年已經影響了超過500,000的人。另外估計有500多起火災和不合理的伐木有關。這些火災在過去十年影響了位於亞齊的Tripa沼澤森林,從2000年到2010年間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超過100億美元。

保護森林其實可能更能為當地帶來經濟利益,以現行碳交易價格來估算,蘇門答臘沿海、富有泥炭的森林,也是6,600隻紅毛猩猩密集聚集的地方,一公頃的價值達2.2萬美元;其保存的碳,在交易市場上價格約是7,420 到22,090美元之間。若是種植棕櫚油樹,同樣的土地,一公頃價值卻是低於7,400美元。

保育雨林的同時,也確保極度瀕臨絕種的紅毛猩猩族群,在蘇門答臘島上的生存空間。這份報告警告,蘇門答臘某些地方的紅毛猩猩,最快會在2015年消失。在蘇門答臘存活的野生紅毛猩猩數量,已從1900年的85,000隻銳減到目前的6,600隻以下。若數量持續下降,紅毛猩猩將是現存人猿類動物第一個在野外滅絕的物種。

資料來源:http://e-info.org.tw/node/70769

氣候變遷議題近來備受關注,全世界各地都傳出重大災情,連東南亞國家也無法倖免。光是今年東南亞國家就飽受洪水之苦,許多國家嚴重淹水,甚至連泰國的首都曼谷都泡在水裡頭了。

全球暖化有非常多的可能性,不可否認的,過度砍伐雨林絕對榜上有名。雨林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知道,然而要解決森林被過度砍伐的問題,不能只是以道德層次來勸 說像印尼這種開發中國家,而得用利益來說服。在生計和不知道到底會不會到來的未來,大部分的人選擇的都是眼前的利益,如果眼前都快活不下去了,又有誰會在乎子孫的未來。

保護雨林也不該只是印尼政府的責任,當氣候異常時,影響的範圍是全世界。但是各國政府的作為卻令人相當失望,氣候變遷的會議一開再開,為了各自的利益考量,達成的決議卻少得可憐。

好在我們還有幾個對雨林保護成果顯著的例子可供參考,一個是採取環境信託的方式,購買雨林所在的土地,一方面可以使當地人有固定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維 持雨林的生長。另一個則是發展觀光業,觀光是最為無害又收入豐富的產業,在環保熱當道的現在,很多人會願意花錢去熱帶雨林參觀,藉由觀光過程,當地人可以 了解雨林的重要性,又有金錢的收入,保護雨林就變成是保護自己的生產工具,這才會有效果。

當人類滅絕時,任何經濟活動都不會再發生。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城市] 吉隆坡 馬來西亞


吉隆坡
吉隆坡(Kuala Lumpur),是馬來西亞的首都,位於馬來西亞西半島的雪蘭莪州。其英文簡稱為「KL」,被當地人廣泛應用。

歷史
1857年,吉隆坡建立於鵝麥河(Gombak)與巴生河(Klang)的交界處,這也是其馬來名Kuala Lumpur(原意為泥濘的河口)的由來。
當時,雪蘭莪州皇族阿都拉(Raja Abdullah)開放巴生河,吸引大量中國礦工前來采錫,自此吉隆坡漸漸發展起來。
當時,統治馬來亞(Malaya)的英國殖民政府委任稱為「甲必丹」的華人領袖掌管當地的華人事務,其中最著名的華人甲必丹為「葉亞來(Yap Ah Loi)」
吉隆坡於1880年成為雪蘭莪州(Selangor)首都以及馬來聯邦(Malay Union)首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吉隆坡於1942年1月11日淪陷日軍手中,長達三年又八個月之久。
1957年,首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Tunku Abdul Rahman)在吉隆坡獨立廣場(Merdeka Stadium)宣讀獨立宣言。1974年,吉隆坡從雪蘭莪割讓出來成為聯邦直轄區。

人文
吉隆坡的總面積為243平方公里,據最新的數據統計,吉隆坡的城市約有180萬人口,是整個國家發展的大動脈。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民族和宗教的國家,如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三大民族,以及少數的原住民。
吉隆坡則是華人主要的傳統聚居地之一。目前華人約佔吉隆坡總人口的42%,為該地區主要的族裔之一。當地華裔主要以華語與粵語交談,其他方言則有福建語、客家語。
在吉隆坡的繁榮面貌下,最為嚴重的當然是難以解決的「外籍勞工」問題。近年來,外勞的侵入對吉隆坡的市容造成很大影響。馬來西亞內政部於今年進行漂白行動後,仍然無法估計境內有多少名非法外勞。
據馬來西亞中小型企業家協會(IKHLAS)統計,吉隆坡有超過50%小商販都是外勞,難保今後吉隆坡會被外勞商販壟斷的窘境。

經濟
吉隆坡是國家各個領域發展處於領先地位的城市,其中包括:商業與貿易、銀行與金融業、運輸業、製造業、資訊科技及旅遊業等。
「國油雙峰塔」坐落於吉隆坡市中心,是吉隆坡的著名地標。曾經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直到2003年10月17日被位於台灣的台北101超越,但仍是目前世界最高的雙棟大樓,也是世界第五高的大樓。
全世界有超過40家國際航空公司經營直達位於雪邦的吉隆坡國際機場(KLIA,Kuala Lumper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班機服務。國內班機則是由亞洲航空、彩虹航空、新加坡航空、皇家汶萊航空以及馬來西亞航空,共同為旅客服務。
城內公共運輸包括區域鐵路(KTM Komuter)、輕軌運輸(LRT)、單軌鐵路(KL Monorail)等電車系統,以及數個巴士與計程車服務。

政治
馬來西亞國會(Parliament of Malaysia)位於吉隆坡。這座城市也曾經是聯邦政府的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的所在地,一直到1999年開始搬遷到另一個直轄區,布城(Putrajaya)。不過,部分司法機關仍留在首都。
吉隆坡由聯邦直轄區部下的吉隆坡市政廳管理,主要負責公共衛生、環境保護,城市規劃,社會和經濟發展以及公共設施維護等職能。一直以來都是市長掌握行政權,然而至1970年地方政府選舉廢除後,由民選改為聯邦政府部長委任(一任三年)。
吉隆坡分為九個行政區及十一個國會選區。
國會(Parliament)由國議院(Dewan Negara)和眾議院(Dewan Rakyat)組成。眾議院共有222位席次,吉隆坡佔有其中11席。國民陣線聯盟(Barisan Nasional)由巫統、馬華公會和國大黨組成,是馬來西亞長期執政的政黨,而吉隆坡一直以來都是國陣執政的城市。然而,在2008年國陣卻意外敗給了由民主行動黨、人民公正黨和回教黨組成的在野黨。那次選舉創下在野黨首次在個別選區中取得多數席次的紀錄。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農業]東南亞農業心得

 圖片來源: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491NqvSihqiXbmYlnMhveWWCPWOtjUtzqe_X2-7XHiaCwksWdM8BAFUekiTEBu6EKms2-DR9wE8BZM9SgBZFLu2_bHIc73Uqf3fWz4ecNIRPijjm7z1qeRNOq7-8pd5wy4MBDU8VhTGdu/s1600/%C3%A7%C2%A8%C2%BB%C3%A7%C2%B1%C2%B31.JPG

 97504049 斯語四 李甲寅

泰國正在淹大水的此時此刻,除了觀光業首當其衝,受到嚴重影響外,還有另外一項可能影響全球的危機正無聲無息的醞釀當中,這項危機來自我們一向認為沒什麼產值的農業,更令人驚訝的是,問題的主角就是台灣人的日常主食-稻米。

泰國這次淹水約有15%的稻米生產面積受到影響,泰國政府估計今年度稻米會減產400萬噸,看似泰國內部的糧食問題,其結果卻深深影響全世界。泰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在糧食全球化的局勢下,泰國米開始餵飽其他國家的人民,一旦減少出口,對台灣人來說可能只不過是在吃泰國菜時得多付一點飯錢,但對於其他的窮國來說,這卻意味著物價嚴重上漲,甚至可能發生飢荒,導致許多窮人餓死。

糧食的全球化對東南亞而言是好事嗎?以目前的數據來看,可能不是。東南亞國家因殖民時期的影響而種了大量經濟作物,這些經濟作物的價格常隨國際市場劇烈波動,農民所分得的利潤又極低,常常是辛苦地血本無歸。在綠色革命後,糧食的產量增加,理應可以提高收入,餵飽更多人,但結果卻是糧商壟斷大多數的交易,原本就貧窮的國家債務反而上升,糧食增產根本就不是為了餵飽窮人,反而是賣給富人。

100208038  經濟二  邵凱婷

我對農業的印象雖然不太深刻還是知道一些跟農業有關係的東西。因爲親戚的關係我有直接的農業經驗:每次去我舅舅的家都受到鄉下的農村又天然又漂亮的影響,很吸引人!並不像有人說的那種雞不拉屎,鳥不下蛋的地方,而有特別值得享受的好氣氛。
可是話説回來,像這種很單純的世界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以前的完美的農民生活説不定快不存在了,被快速地經濟發展與科技化消失。這幾年來,農業的狀況變很危險了,關於農業的消息都害人擔心害怕。不管看食物的中毒、添加劑、化學肥料或看農民事業,環境污染的問題都告訴我們農業的危機,甚至於代表最近全世界領導人員的不符合也一種很重視金錢的思想叫拜金主義。
重要的事還有沒有人想要保持農業的傳統的文化?會不會有永恆的故鄉?到底農業是不是一個有價值的文化?有人想回答這些問題的話先要探討《綠色革命》的新趨勢。所活動希望可以改變人民對農業的想法,以使用科技發展要改革現在的太愛浪費資源的壞習慣。
世界上每個國家對農業的看法不一樣。像OECD、歐盟、美國等相當發達的國家都適應了區域化的農業。東南亞的國家也作爲朝向區域農業的概念,不過這條路可不是好走的。東南亞國家要面對的問題不少,包含缺水、貧富差距和環境破壞的事都相當嚴重再加上,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情況,自己要找對自己最適合的方法來解決農業的問題。事到如此,世界的政治與經濟的狀況也要注意,比較小的國家都要靠力量比他們大的,比較強的國家。還有商業上的利益也是一件非要關心不可的事情。
但是我們也不要忘記東南亞洲有多麽特色為建立與保持永續農業。東南亞獨一的稻米文化、多樣種植、豐富的天然氣候與資源、人口的多元化,連歷經殖民的影響都是一種特別的又有價值的文化的一部分。加起來現代的綠色革命,只要不斷地努力就會有希望


99306055 資管二 顏彤庭


這次泰國淹水導致稻米損失慘重,使得國際市場上的稻米數量減少,連帶使我們探討了現今農業的現況與所遭遇的困境。由於稻米數量的減少,使得糧食分配的議題又再一次的浮上檯面。現今已開發國家,因為已有了相當的經濟基礎,肉類在日常的飲食中占了愈來愈大的比例;然而反觀那些低開發的國家,卻是窮的連一般的白米飯也買不起,如此懸殊的差異,實在是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然而當那些先進國家在探討諸如此類的問題時,總是免不了以捐助那些弱勢國家之類的方式來解決,但這並不能改變現況。國際市場中有極大比例的稻米或小麥是被做為牛豬的飼料,然後這些牲畜再變成我們餐桌上的佳餚。而稻米和小麥的營養也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轉換中變得愈來愈少,促使我們要攝取更多的食物才能維持我們身體的健康。但若是我們每個人都少吃一些肉類、多吃些稻米小麥,不僅那些落後國家的人們有多出來的食物可吃,我們所攝取的的能量也就不會有不足的問題了


因為阿公阿嬤是標準的農家人,小時候我就曾幫他們包裝已成熟的哈密瓜,再看大人把它們裝箱載去賣,因此對於農業並不陌生。然而即使每次看到阿公阿嬤那麼辛勤的工作,賺的錢卻沒有都市裡的人多,過的生活也不算優渥。農業是一個國家的根本,然而有許許多多的國家卻因為從事農業吃力不討好,又賺不了多少錢,而導致愈來愈多的農業人口外流。除了中間商的剝削和生產過剩的危機外,仍有許許多多的問題是待政府一一來解決的,一味的補助只是治標不治本,唯有帶領整個農業轉型、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我們的農業才能遇見另一片春天


97504010 斯語四 李孟芷

本次的演講主題為「農業是怎麼一回事?」主講老師為我們解說現代農業、農民生活和許多產生的農業問題。從糧食安全、有毒的綠色革命與食物安全,到其實很不公平的公平貿易,我們進一步了解東南亞(甚至是台灣地區,即使已佔極少數的)農業概況。「農業是怎麼回事?」我不禁想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而產生這些不公平或有害的農業模式?和主講題目字詞相近,但意思卻不相同,代表著我對農業發展狀況的驚訝和難以置信。

若不細想,很容易以為農民的生活是純樸而平靜穩地的。至少在從小讀的童書和看過的電影中有這樣深刻的印象。但意外吧,事實其實不然。以為農民天生愛簡樸嗎?住在農莊裡比設備齊全的社區舒適?不一定的,很多農民勞苦一整年攢下來的積蓄,可能只等於市區裡上班族一個月的薪水。答案很簡單:資本主義和商業化。現今社會不論是對任何產品,為了讓產品得到高利潤和不易取代的地位,為其創造出競爭力或附加價值是必須的。小吃店會研發特色小吃、服飾店會推出流行的新款外套、飯店也提供各式房型...等等。農業在此時,因身處產業最源頭的位置,其面對諸如天災或其他產地競爭的戰力薄弱,又加上務農人多屬遵照傳統農耕,數十年來如一日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在以利為首的商業化時代進退不得。

我沒有務農的祖父母,也沒有下過田,對農業的了解來自課本和報章新聞。但我也知道農業是全世界終究不可或缺的產業,若只是一昧的移交給更未發展的國家地區種植,從剝削A地,轉至剝削B地,只會愈加加重這些已存在的問題。農業的轉型是一個很大的工程,不只是追求附加價值的創造,整體生產過程的改革也必是重點。否則,以現代社會講究創新和效率的趨勢,若僅只遵循傳統耕法,難以將勞動力留在當地。寫到這裡我簡直是陷入了無法停止思考的狀態...。


99401022  新聞二  鄭宜玟

    這次台大張春炎教授的演講我覺得十分有趣,最重要的一點,是說中了許多現今的農業問題。

    首先張教授以分享近期泰國水患議題做為開頭,點出了很多現今持續惡化的農業現象。泰國是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換言之,這次的水災影響的不只是泰國與東南亞,全球都應該關切這個問題。

    演講當中提到:農業自給率不到32% GDP占不到2%。聽到這我不免有些感慨,農業並不像高科技產業的經濟效益那麼高,但農業卻是和我們最息息相關的啊!

    演講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五大重要的農業議題:糧食安全、食物安全、環境保護、地景和文化保存、農村經濟發展及擺脫貧窮。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糧食安全」。有個很震撼人的數據,就是全球有八億人挨餓,但卻有十億人過胖。張教授還比喻:全球的糧食分布就像一個沙漏一樣,上下兩端分別是農民和消費者,而中間窄窄的通道正是「食物管道」。換句話說,就是食物管道主宰了無能為力的生產者和消費者。

    我想這應該就是農業三要件中的農產系統出了很大的問題。張教授有提到:農業三要件分別是農民、農村、農產系統,農產系統中又包括了生產與配銷。有了這個概念,再搭配上張教授的比喻,我覺得真是把糧食安全這個問題形容得淋漓盡致。當西方國家在暴飲暴食、大吃魚肉的時候,有想過非洲有多少貧民死於饑荒嗎?

    聽完演講以後,啟發了我以後更加要珍惜糧食的省思。此外,我對農業所包含的其他層面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張春炎教授的演講十分生動,他也帶給我們一場更貼近農業的饗宴。



99401089 新聞二 譚俊燊

  雖然我出生於東南亞(馬來西亞),但自小住在城市,所以對東南亞的農業並不了解。今年暑假,我到部落服務才是我第一次接觸農業。聽過這次講座後,才更知道東南亞農業的現況。

  「農業重要嗎?」講師提出的這個問題讓我印象深刻。長期住在城市的我,平時不會思考這問題。當今「糧食戰爭」的現象,全球8億人面臨饑荒問題讓人心寒,道出了糧食自給率太低的問題。另外,談到食物安全讓我想起之前有讀過「有機農業」的資料,得知全球實行有機農業的國家不多。發展中國家忙於經濟發展,有機農業只能是天方夜譚。由此,講師延伸出第三點「環境保護」,缺水、土壤鹹化、地力濫墾的農業問題,帶來了綠色革命,即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的一切農業活動。從講師的講解中,深知農業與「貧富」和「環境」問題緊密關聯。

  另外,講座中也提到歐盟於1997年主張「多功能農業」的區域農業概念,認為農業經營除了生產農產品與糧食的基本功能外,尚有保護自然環境、維護鄉村景觀與奠基鄉村發展等功能。東南亞朝向區域農業的趨勢是有機可尋的,像是東南亞的基本資源、相似的生活型態(農耕、稻米文化)、天然氣候與豐富的自然資源(茂密的雨林、林木業、河谷稻米栽培業與漁業)。歷經四百年殖民史的影響,早在以前開始計畫農業發展,直到後來人口成長興起了現代化農業發展,進而帶動區域農業。

  東南亞如今面臨的缺水問題、貧富差距、環境破壞,是從以前到現在,甚至到未來要面對的很大挑戰。然而,這不只是東南亞要關注的問題,而是需要全球共同合作一起解決的。


李儀鳳
中文四
96101019

近一個多月隨著泰國的水災日益嚴重,影響到稻米的產量和出口延遲.工業也受到影響.泰國的稻米產量是東南亞首冠,現在影響到的層面已經擴大,國際米價也將受影響而飆漲,因此糧食議題再次受到重視.現今是人類生產糧食有史以來最多的時候,讓我最為震撼的是,地球上任有百分之十(8億)的人出於飢餓,但同時也有十億的人體重超重.在這個演講開始的前一天,剛好看到一個影片,是關於非洲兒童飢餓的問題,小孩餓得只有一些力氣在地上爬,骨瘦如柴(也許這樣的形容詞都不足以表達出他們的身體狀況),隨便撿地上的土或垃圾(並非屬於食物)放到嘴裡,這樣掙扎的畫面一直深深震撼著我的心,我想我們能為這些人們做些什麼事,在我們糧食過剩,每天喊著減肥的同時世界的很多角落卻有很多人在跟飢餓做奮鬥,甚至可以說是困獸之鬥.每當想到那個景象,心忍不住糾結在一起.
 不像非洲國家因為是環境所致而導致的糧食問題,在許多東南亞的農民的生活也值得我們來關注,世界的糧食體系就像一個沙漏,上下兩端分別是生產者(農夫)和消費者,但溝通兩端的卻是中間細細的瓶頸,食品企業與通路,以市場力量宰割了生產者和消費者.隨著農村人口後來慢慢流失,轉往大城市工作,農夫數量減少,加上政商的合作收購農地,傳統農業已經沒落.儘管高舉促進經濟,但農民卻想要回到從前農耕的生活,有些農民即使生活的很辛苦,也不願轉賣土地繼續辛苦耕作著,因為在他們心裡這樣的生活比有錢好.


王韋剛
斯語二


  對於生長在富裕生活圈中的我們而言,農業問題似乎總是被我們所忽略了。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前些日子泰國的洪災帶出了一連串的農業問題,影響了到米的產量與出口,進而引起全世界各界不同的議題。該怎麼說好呢....對我而言,雖然老早就已經知悉糧食危機的存在,但是對我來說,其實生活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或思考,也是這次聽了台大教授的演講後,才進一步的了解涼時與國際政治經濟是有著多麼巨大的關連性。
  現在這個時代的總糧食其實是足夠餵飽全世界的人類,但是跟金錢一樣,少數的人掌握了大部份的糧食,而多數人是處於飢餓狀態的。就跟電影鐘點戰所想表達的意義一樣,但是該怎麼處理這個問題才是我們接下來要面對的問題。
  線在東南亞的農業面臨了跟台灣一樣的困境,務農人口年齡逐漸老化而沒有新血加入,我想產地直銷或許是個能夠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依然不夠。或許我們在這個資本主義的社會下凡事都求快求新求變,但是慢下來才是根本之道吧?畢竟說穿了資本主義就是剝削主義,當全世界在也沒有可剝削的地方時,我們又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