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城市] 吉隆坡 馬來西亞
吉隆坡
吉隆坡(Kuala Lumpur),是馬來西亞的首都,位於馬來西亞西半島的雪蘭莪州。其英文簡稱為「KL」,被當地人廣泛應用。
歷史
1857年,吉隆坡建立於鵝麥河(Gombak)與巴生河(Klang)的交界處,這也是其馬來名Kuala Lumpur(原意為泥濘的河口)的由來。
當時,雪蘭莪州皇族阿都拉(Raja Abdullah)開放巴生河,吸引大量中國礦工前來采錫,自此吉隆坡漸漸發展起來。
當時,統治馬來亞(Malaya)的英國殖民政府委任稱為「甲必丹」的華人領袖掌管當地的華人事務,其中最著名的華人甲必丹為「葉亞來(Yap Ah Loi)」
吉隆坡於1880年成為雪蘭莪州(Selangor)首都以及馬來聯邦(Malay Union)首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吉隆坡於1942年1月11日淪陷日軍手中,長達三年又八個月之久。
1957年,首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Tunku Abdul Rahman)在吉隆坡獨立廣場(Merdeka Stadium)宣讀獨立宣言。1974年,吉隆坡從雪蘭莪割讓出來成為聯邦直轄區。
人文
吉隆坡的總面積為243平方公里,據最新的數據統計,吉隆坡的城市約有180萬人口,是整個國家發展的大動脈。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民族和宗教的國家,如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三大民族,以及少數的原住民。
吉隆坡則是華人主要的傳統聚居地之一。目前華人約佔吉隆坡總人口的42%,為該地區主要的族裔之一。當地華裔主要以華語與粵語交談,其他方言則有福建語、客家語。
在吉隆坡的繁榮面貌下,最為嚴重的當然是難以解決的「外籍勞工」問題。近年來,外勞的侵入對吉隆坡的市容造成很大影響。馬來西亞內政部於今年進行漂白行動後,仍然無法估計境內有多少名非法外勞。
據馬來西亞中小型企業家協會(IKHLAS)統計,吉隆坡有超過50%小商販都是外勞,難保今後吉隆坡會被外勞商販壟斷的窘境。
經濟
吉隆坡是國家各個領域發展處於領先地位的城市,其中包括:商業與貿易、銀行與金融業、運輸業、製造業、資訊科技及旅遊業等。
「國油雙峰塔」坐落於吉隆坡市中心,是吉隆坡的著名地標。曾經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直到2003年10月17日被位於台灣的台北101超越,但仍是目前世界最高的雙棟大樓,也是世界第五高的大樓。
全世界有超過40家國際航空公司經營直達位於雪邦的吉隆坡國際機場(KLIA,Kuala Lumper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班機服務。國內班機則是由亞洲航空、彩虹航空、新加坡航空、皇家汶萊航空以及馬來西亞航空,共同為旅客服務。
城內公共運輸包括區域鐵路(KTM Komuter)、輕軌運輸(LRT)、單軌鐵路(KL Monorail)等電車系統,以及數個巴士與計程車服務。
政治
馬來西亞國會(Parliament of Malaysia)位於吉隆坡。這座城市也曾經是聯邦政府的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的所在地,一直到1999年開始搬遷到另一個直轄區,布城(Putrajaya)。不過,部分司法機關仍留在首都。
吉隆坡由聯邦直轄區部下的吉隆坡市政廳管理,主要負責公共衛生、環境保護,城市規劃,社會和經濟發展以及公共設施維護等職能。一直以來都是市長掌握行政權,然而至1970年地方政府選舉廢除後,由民選改為聯邦政府部長委任(一任三年)。
吉隆坡分為九個行政區及十一個國會選區。
國會(Parliament)由國議院(Dewan Negara)和眾議院(Dewan Rakyat)組成。眾議院共有222位席次,吉隆坡佔有其中11席。國民陣線聯盟(Barisan Nasional)由巫統、馬華公會和國大黨組成,是馬來西亞長期執政的政黨,而吉隆坡一直以來都是國陣執政的城市。然而,在2008年國陣卻意外敗給了由民主行動黨、人民公正黨和回教黨組成的在野黨。那次選舉創下在野黨首次在個別選區中取得多數席次的紀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