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農業]東南亞農業心得

 圖片來源:http://4.bp.blogspot.com/_Xxtz9lDpAoE/TCXMCKFYwmI/AAAAAAAAAN0/36FoGGCG9hc/s1600/%C3%A7%C2%A8%C2%BB%C3%A7%C2%B1%C2%B31.JPG

 97504049 斯語四 李甲寅

泰國正在淹大水的此時此刻,除了觀光業首當其衝,受到嚴重影響外,還有另外一項可能影響全球的危機正無聲無息的醞釀當中,這項危機來自我們一向認為沒什麼產值的農業,更令人驚訝的是,問題的主角就是台灣人的日常主食-稻米。

泰國這次淹水約有15%的稻米生產面積受到影響,泰國政府估計今年度稻米會減產400萬噸,看似泰國內部的糧食問題,其結果卻深深影響全世界。泰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在糧食全球化的局勢下,泰國米開始餵飽其他國家的人民,一旦減少出口,對台灣人來說可能只不過是在吃泰國菜時得多付一點飯錢,但對於其他的窮國來說,這卻意味著物價嚴重上漲,甚至可能發生飢荒,導致許多窮人餓死。

糧食的全球化對東南亞而言是好事嗎?以目前的數據來看,可能不是。東南亞國家因殖民時期的影響而種了大量經濟作物,這些經濟作物的價格常隨國際市場劇烈波動,農民所分得的利潤又極低,常常是辛苦地血本無歸。在綠色革命後,糧食的產量增加,理應可以提高收入,餵飽更多人,但結果卻是糧商壟斷大多數的交易,原本就貧窮的國家債務反而上升,糧食增產根本就不是為了餵飽窮人,反而是賣給富人。

100208038  經濟二  邵凱婷

我對農業的印象雖然不太深刻還是知道一些跟農業有關係的東西。因爲親戚的關係我有直接的農業經驗:每次去我舅舅的家都受到鄉下的農村又天然又漂亮的影響,很吸引人!並不像有人說的那種雞不拉屎,鳥不下蛋的地方,而有特別值得享受的好氣氛。
可是話説回來,像這種很單純的世界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以前的完美的農民生活説不定快不存在了,被快速地經濟發展與科技化消失。這幾年來,農業的狀況變很危險了,關於農業的消息都害人擔心害怕。不管看食物的中毒、添加劑、化學肥料或看農民事業,環境污染的問題都告訴我們農業的危機,甚至於代表最近全世界領導人員的不符合也一種很重視金錢的思想叫拜金主義。
重要的事還有沒有人想要保持農業的傳統的文化?會不會有永恆的故鄉?到底農業是不是一個有價值的文化?有人想回答這些問題的話先要探討《綠色革命》的新趨勢。所活動希望可以改變人民對農業的想法,以使用科技發展要改革現在的太愛浪費資源的壞習慣。
世界上每個國家對農業的看法不一樣。像OECD、歐盟、美國等相當發達的國家都適應了區域化的農業。東南亞的國家也作爲朝向區域農業的概念,不過這條路可不是好走的。東南亞國家要面對的問題不少,包含缺水、貧富差距和環境破壞的事都相當嚴重再加上,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情況,自己要找對自己最適合的方法來解決農業的問題。事到如此,世界的政治與經濟的狀況也要注意,比較小的國家都要靠力量比他們大的,比較強的國家。還有商業上的利益也是一件非要關心不可的事情。
但是我們也不要忘記東南亞洲有多麽特色為建立與保持永續農業。東南亞獨一的稻米文化、多樣種植、豐富的天然氣候與資源、人口的多元化,連歷經殖民的影響都是一種特別的又有價值的文化的一部分。加起來現代的綠色革命,只要不斷地努力就會有希望


99306055 資管二 顏彤庭


這次泰國淹水導致稻米損失慘重,使得國際市場上的稻米數量減少,連帶使我們探討了現今農業的現況與所遭遇的困境。由於稻米數量的減少,使得糧食分配的議題又再一次的浮上檯面。現今已開發國家,因為已有了相當的經濟基礎,肉類在日常的飲食中占了愈來愈大的比例;然而反觀那些低開發的國家,卻是窮的連一般的白米飯也買不起,如此懸殊的差異,實在是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然而當那些先進國家在探討諸如此類的問題時,總是免不了以捐助那些弱勢國家之類的方式來解決,但這並不能改變現況。國際市場中有極大比例的稻米或小麥是被做為牛豬的飼料,然後這些牲畜再變成我們餐桌上的佳餚。而稻米和小麥的營養也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轉換中變得愈來愈少,促使我們要攝取更多的食物才能維持我們身體的健康。但若是我們每個人都少吃一些肉類、多吃些稻米小麥,不僅那些落後國家的人們有多出來的食物可吃,我們所攝取的的能量也就不會有不足的問題了


因為阿公阿嬤是標準的農家人,小時候我就曾幫他們包裝已成熟的哈密瓜,再看大人把它們裝箱載去賣,因此對於農業並不陌生。然而即使每次看到阿公阿嬤那麼辛勤的工作,賺的錢卻沒有都市裡的人多,過的生活也不算優渥。農業是一個國家的根本,然而有許許多多的國家卻因為從事農業吃力不討好,又賺不了多少錢,而導致愈來愈多的農業人口外流。除了中間商的剝削和生產過剩的危機外,仍有許許多多的問題是待政府一一來解決的,一味的補助只是治標不治本,唯有帶領整個農業轉型、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我們的農業才能遇見另一片春天


97504010 斯語四 李孟芷

本次的演講主題為「農業是怎麼一回事?」主講老師為我們解說現代農業、農民生活和許多產生的農業問題。從糧食安全、有毒的綠色革命與食物安全,到其實很不公平的公平貿易,我們進一步了解東南亞(甚至是台灣地區,即使已佔極少數的)農業概況。「農業是怎麼回事?」我不禁想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而產生這些不公平或有害的農業模式?和主講題目字詞相近,但意思卻不相同,代表著我對農業發展狀況的驚訝和難以置信。

若不細想,很容易以為農民的生活是純樸而平靜穩地的。至少在從小讀的童書和看過的電影中有這樣深刻的印象。但意外吧,事實其實不然。以為農民天生愛簡樸嗎?住在農莊裡比設備齊全的社區舒適?不一定的,很多農民勞苦一整年攢下來的積蓄,可能只等於市區裡上班族一個月的薪水。答案很簡單:資本主義和商業化。現今社會不論是對任何產品,為了讓產品得到高利潤和不易取代的地位,為其創造出競爭力或附加價值是必須的。小吃店會研發特色小吃、服飾店會推出流行的新款外套、飯店也提供各式房型...等等。農業在此時,因身處產業最源頭的位置,其面對諸如天災或其他產地競爭的戰力薄弱,又加上務農人多屬遵照傳統農耕,數十年來如一日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在以利為首的商業化時代進退不得。

我沒有務農的祖父母,也沒有下過田,對農業的了解來自課本和報章新聞。但我也知道農業是全世界終究不可或缺的產業,若只是一昧的移交給更未發展的國家地區種植,從剝削A地,轉至剝削B地,只會愈加加重這些已存在的問題。農業的轉型是一個很大的工程,不只是追求附加價值的創造,整體生產過程的改革也必是重點。否則,以現代社會講究創新和效率的趨勢,若僅只遵循傳統耕法,難以將勞動力留在當地。寫到這裡我簡直是陷入了無法停止思考的狀態...。


99401022  新聞二  鄭宜玟

    這次台大張春炎教授的演講我覺得十分有趣,最重要的一點,是說中了許多現今的農業問題。

    首先張教授以分享近期泰國水患議題做為開頭,點出了很多現今持續惡化的農業現象。泰國是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換言之,這次的水災影響的不只是泰國與東南亞,全球都應該關切這個問題。

    演講當中提到:農業自給率不到32% GDP占不到2%。聽到這我不免有些感慨,農業並不像高科技產業的經濟效益那麼高,但農業卻是和我們最息息相關的啊!

    演講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五大重要的農業議題:糧食安全、食物安全、環境保護、地景和文化保存、農村經濟發展及擺脫貧窮。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糧食安全」。有個很震撼人的數據,就是全球有八億人挨餓,但卻有十億人過胖。張教授還比喻:全球的糧食分布就像一個沙漏一樣,上下兩端分別是農民和消費者,而中間窄窄的通道正是「食物管道」。換句話說,就是食物管道主宰了無能為力的生產者和消費者。

    我想這應該就是農業三要件中的農產系統出了很大的問題。張教授有提到:農業三要件分別是農民、農村、農產系統,農產系統中又包括了生產與配銷。有了這個概念,再搭配上張教授的比喻,我覺得真是把糧食安全這個問題形容得淋漓盡致。當西方國家在暴飲暴食、大吃魚肉的時候,有想過非洲有多少貧民死於饑荒嗎?

    聽完演講以後,啟發了我以後更加要珍惜糧食的省思。此外,我對農業所包含的其他層面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張春炎教授的演講十分生動,他也帶給我們一場更貼近農業的饗宴。



99401089 新聞二 譚俊燊

  雖然我出生於東南亞(馬來西亞),但自小住在城市,所以對東南亞的農業並不了解。今年暑假,我到部落服務才是我第一次接觸農業。聽過這次講座後,才更知道東南亞農業的現況。

  「農業重要嗎?」講師提出的這個問題讓我印象深刻。長期住在城市的我,平時不會思考這問題。當今「糧食戰爭」的現象,全球8億人面臨饑荒問題讓人心寒,道出了糧食自給率太低的問題。另外,談到食物安全讓我想起之前有讀過「有機農業」的資料,得知全球實行有機農業的國家不多。發展中國家忙於經濟發展,有機農業只能是天方夜譚。由此,講師延伸出第三點「環境保護」,缺水、土壤鹹化、地力濫墾的農業問題,帶來了綠色革命,即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的一切農業活動。從講師的講解中,深知農業與「貧富」和「環境」問題緊密關聯。

  另外,講座中也提到歐盟於1997年主張「多功能農業」的區域農業概念,認為農業經營除了生產農產品與糧食的基本功能外,尚有保護自然環境、維護鄉村景觀與奠基鄉村發展等功能。東南亞朝向區域農業的趨勢是有機可尋的,像是東南亞的基本資源、相似的生活型態(農耕、稻米文化)、天然氣候與豐富的自然資源(茂密的雨林、林木業、河谷稻米栽培業與漁業)。歷經四百年殖民史的影響,早在以前開始計畫農業發展,直到後來人口成長興起了現代化農業發展,進而帶動區域農業。

  東南亞如今面臨的缺水問題、貧富差距、環境破壞,是從以前到現在,甚至到未來要面對的很大挑戰。然而,這不只是東南亞要關注的問題,而是需要全球共同合作一起解決的。


李儀鳳
中文四
96101019

近一個多月隨著泰國的水災日益嚴重,影響到稻米的產量和出口延遲.工業也受到影響.泰國的稻米產量是東南亞首冠,現在影響到的層面已經擴大,國際米價也將受影響而飆漲,因此糧食議題再次受到重視.現今是人類生產糧食有史以來最多的時候,讓我最為震撼的是,地球上任有百分之十(8億)的人出於飢餓,但同時也有十億的人體重超重.在這個演講開始的前一天,剛好看到一個影片,是關於非洲兒童飢餓的問題,小孩餓得只有一些力氣在地上爬,骨瘦如柴(也許這樣的形容詞都不足以表達出他們的身體狀況),隨便撿地上的土或垃圾(並非屬於食物)放到嘴裡,這樣掙扎的畫面一直深深震撼著我的心,我想我們能為這些人們做些什麼事,在我們糧食過剩,每天喊著減肥的同時世界的很多角落卻有很多人在跟飢餓做奮鬥,甚至可以說是困獸之鬥.每當想到那個景象,心忍不住糾結在一起.
 不像非洲國家因為是環境所致而導致的糧食問題,在許多東南亞的農民的生活也值得我們來關注,世界的糧食體系就像一個沙漏,上下兩端分別是生產者(農夫)和消費者,但溝通兩端的卻是中間細細的瓶頸,食品企業與通路,以市場力量宰割了生產者和消費者.隨著農村人口後來慢慢流失,轉往大城市工作,農夫數量減少,加上政商的合作收購農地,傳統農業已經沒落.儘管高舉促進經濟,但農民卻想要回到從前農耕的生活,有些農民即使生活的很辛苦,也不願轉賣土地繼續辛苦耕作著,因為在他們心裡這樣的生活比有錢好.


王韋剛
斯語二


  對於生長在富裕生活圈中的我們而言,農業問題似乎總是被我們所忽略了。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前些日子泰國的洪災帶出了一連串的農業問題,影響了到米的產量與出口,進而引起全世界各界不同的議題。該怎麼說好呢....對我而言,雖然老早就已經知悉糧食危機的存在,但是對我來說,其實生活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或思考,也是這次聽了台大教授的演講後,才進一步的了解涼時與國際政治經濟是有著多麼巨大的關連性。
  現在這個時代的總糧食其實是足夠餵飽全世界的人類,但是跟金錢一樣,少數的人掌握了大部份的糧食,而多數人是處於飢餓狀態的。就跟電影鐘點戰所想表達的意義一樣,但是該怎麼處理這個問題才是我們接下來要面對的問題。
  線在東南亞的農業面臨了跟台灣一樣的困境,務農人口年齡逐漸老化而沒有新血加入,我想產地直銷或許是個能夠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依然不夠。或許我們在這個資本主義的社會下凡事都求快求新求變,但是慢下來才是根本之道吧?畢竟說穿了資本主義就是剝削主義,當全世界在也沒有可剝削的地方時,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